尽管巧克力键盘(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孤岛式键盘。不过,既然大家觉得巧克力键盘更形象一点,我们就用这个称谓吧)已渐成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标配,尽管Thinkpad早在两年前就在旗下的X100以及Edge系列笔记本上使用了巧克力键盘,但当新近推出的X230以及T430改用巧克力键盘,在ThinkPad粉丝中,依旧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大的原因在于,一直以来定位传统商务的T系列和X系列ThinkPad都沿用传统键盘,这被很多小黑迷认为是对经典的坚持和不妥协。所以,当变革到来时,有不少小黑迷觉得这完全是在颠覆经典,是放弃ThinkPad键盘手感优势的一大败笔;当然,也有支持者认为ThinkPad终于不再保守,紧跟行业发展的大趋势。那么,键盘大变身到底是紧跟潮流还是颠覆经典呢?
事实上,即使我们嘴里所说的“传统键盘”,也和笔记本电脑诞生开始时的键盘有了极大的差异。笔记本电脑刚刚诞生时,其实并没有多少专用部件,键盘也采用的是台式机沿用至今的火山口结构。这种键盘依靠键帽子轴与键盘基面火山口之间的配合,挤压橡胶帽,从而触发键盘开关来实现键盘击打。尽管这样的键盘显得厚重,但早期的笔记本电脑由于结构的限制,对于产品轻薄并没有严格的要求。在这种前提下,键盘所增加的厚度,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随着笔记本轻薄化和强调便携性的趋势愈发明显,火山口结构键盘的厚重缺陷越来越明显。键盘厚达数厘米的厚度成为压缩整机厚度的瓶颈。或许会有人说,把键盘的键帽做薄些,火山口高度做矮些,键盘厚度不就可以降低了吗?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,要知道,键盘的火山口部分主要是与键帽的键轴配合,才能起到定位键帽的作用。一旦火山口的高度降低,键帽和火山口的配合距离也会相应降低,那么键帽的定位性能将变差,从而导致键帽晃动,以及敲击键盘时,击打在键盘边缘时易卡键等问题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笔记本电脑厂商开始着手研发新的键盘结构。1998年,IBM在发布ThinkPad 600笔记本电脑时,就开始引入一种全新的键盘支撑结构—X结构,也叫剪刀脚。其支撑结构就像剪刀一样,靠中间的轴来固定,形成一个X字样式的支撑结构用以固定键帽。在按压键帽时,X架构支撑架被压缩卧倒。从而使得皮碗被触发,激发开关。在外力撤销后,皮碗的弹力又会迅速使键盘复原,从而完成击键过程。这样,X架构让键盘键帽只能上下移动而不会左右晃动,这就很好地完成了键帽的固定和键盘的击发功能。由于X架构本身很轻薄,这样一来,键盘的键帽就可以实现轻薄化。没有了火山口的障碍,整个键盘的高度也可以大幅度压缩,从而让键盘组件实现了轻薄化。这对于降低笔记本电脑厚度,增强便携性都大有好处。
那么,当X结构成为笔记本键盘的标准基因时,Think Pad的键盘依靠什么来保证舒适的手感呢?首先在触感上,ThinkPad采用了磨砂的键面,避免击键时手指产生滑腻感。同时,ThinkPad按键的键面内凹的幅度也大有讲究:要知道,键面的幅度大了,手指难以完全接触键面;幅度小了,手指与键面接触面积小,手指的操控感又略差。因此,ThinkPad键帽的弧度是经过长时间研究后得出的佳弧度。
X结构键盘的结构图
在对键盘皮碗和X支撑结构的调整上,ThinkPad更是竭尽全力,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击键时有佳的击打和回弹感觉。其击发力度是一个完美的S型曲线,即按键在从被按下的瞬间开始,直到增加一定程度的力量之前几乎不动。一旦力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,即使减少按键力度按键也会下沉。而在行程末期,其击发力度又开始增加,这样,既减少误触,又让键盘弹性十足,敲击时也无需过于用力。S形的触发曲线让使用者获得舒适的敲击感,力量撤销后按键回弹的曲线也与击打时类似,统一的曲线让手感更加协调,这也就是ThinkPad将其键盘称之为高触感键盘的原因。所有这些设计,都很好地保证了ThinkPad键盘的手感,也让ThinkPad的键盘成为笔记本电脑上无法超越的经典。